薇薇安的日常 - 薇薇安的書籍讀後心得分享
 

【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?─ ─  觀點分享

    2018/7/6        圖/薇薇安、Unsplash   文/薇薇安

 

生物體是基因創造的生存機器,生命短暫,基因不朽。」- 理查德.道金斯

我常常想一個問題,「究竟是我們戰勝了基因,還是基因操控著我們?」
對生物學有些瞭解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,我們生來被基因所操控,為了讓基因永續
基因本身盡可能製造機會、給我們慾望,自以為高貴的人類其實只是基因的棋子,
任由擺佈; 但人類有太多例外,不為基因而活...... 而是為了自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一)人類獨特的生存之道
 
充滿大愛的神父願意奉獻自己的一生,飄洋過海來到地生不熟的地方貢獻一切、
幫助他人,儘管對自己沒有太大的實質幫助,也無法傳宗接代使自己的基因永存; 
和尚克制了自己的慾望以及常人的本能行為,抗勝食慾和性慾,不喝酒、不殺生...
以達佛教中的「無我」境界。
 
人類生來有選擇生育的權利,「不想生」的案例比比皆是,可是在動物界裡能生
則生,哪來的考慮考慮?最平凡的我們,無論如何也需要一個「活下去的理由」,
感受自身價值的體現,才願意繼續在這世界打拼。
 
每次想到這就不禁感慨,人類啊,多麽複雜又迷人的生物,似乎可以不顧一切
過生活,不為基因而勞、隨心所欲。不過在我們讚嘆人類這種奇妙生物之前先就
此打住,事情往往沒這麼簡單,誰叫我們是人類呢?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二)因為我們相信,所以它存在

著名學者尼迪特克.安德曾在《想像的共同體》一書中提出:民族是想像共同體
存在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:學校就是想像的共同體。

學校說白了就是個學習「地點」,真的只是個學習「場所」,而我們深信學校是
真實存在的,有老師、有學生、有校園規範、有各類設備... 等等,可是仔細想想,
這一切都只是想像出來的產物罷了。事實上根本沒有所謂「學校」這種東西,
它之所以存在,是因為老師、學生、家長間共同創造的信念,我們相信它存在、
相信真有「學校」,所以它存在。

公司也是如此。這個場所裡有老闆、有員工,背後還有一套運作系統支撐著想像
的共同體,然而它也不是客觀存在的東西。世界上還有太多、太多這樣的案例,
隨便一個名詞可能都是想像的共同體所留下的產物。

但是說到這,問題又來了。
如果這一切都只是想像的,從幾世紀以來祖先在歷史上吸取了各種教訓,教導
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; 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體系(道德、宗教、理念)等等諸如
此類都告訴我們:應該要懂的分享、樂於助人、團體至上。

那究竟是為何,人類文明朝向這樣的方向發展?為什麼我們選擇和平,選擇更多
美好,選擇美麗的烏托邦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三)人類,這奧妙的物種

打開電視,新聞上的愛心人士無私善行、大方助人,稱助人為快樂之本; 
打開電腦,TED 演講中最新穎的觀念告訴我們應該學會包容、接納他人; 
打開臉書,看見女人們捍衛自身的社會權益、共同發聲,對抗性別歧視;
打開大門,從路上簡單的發票桶,到慈善團體志工義工們賣命努力的付出; 
一切只為了朝向人類定義的「美好」而前進。

不論是道德規範,或者人們口中的博愛,我們的世界的種種高大尚嚮往著更多包容
的社會,嚮往更多的無私; 期盼世人的團結,盡可能降低所有不幸與災難,然而再
理性、再聰明的人將也深信不疑,這就是最好的發展選擇。

可是,為什麼?

如果人類再自私一些,不是得到最多、更能存活嗎?不必為煩惱的任何關係之間的
羈絆,不必為別人而活,只需顧慮自己的最大利益,所謂適者生存,弱肉強食。

究竟為何人類就跳脫這個自然規律呢?我苦思冥想,終於找出了一種猜想,至少
目前看來是最合情合理的答案,
為了更好的生存

經濟學之父 亞當.斯密在經典著作《國富論》中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觀念,

所有的自私利己,才是互惠利他的本質。所謂:「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夫,
並非釀酒師,也不是麵包師的恩惠,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注。」

回到生物學。工蜂遇見盜蜜者時,會不惜生命用毒次攻擊敵人; 雄性紅背蜘蛛交配
之後心甘情願地被雌性蜘蛛吃掉; 土撥鼠遇見敵人時會發出警訊引誘敵人遠離族群;
這些看似偉大的節操背後其實存在著相同道理:
為了讓群體繼續存活、為了將繁殖
的後代保留自身的
基因,牠們都是為了在未來獲得一定的回報,而做出施惠行為。

或許我們會如此「有愛」,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並傳宗接代。當人們願意團結一致,
願意在對方求助時伸出援手,我們的社會變有更加緊密的聯繫,世世代代才學會
分享、一同享受美好事物,我們才得以更好的存活。
人之所以有道德規範並且嚮往
多元包容的社會,是為了更好的生存、為了使得基因
傳承、為了活下去。
換句話說,人類歸根結底還是敗給了基因,使得社會變成現在這副模樣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四)遠大的謀略,自私的基因

你或許會反駁:「不對!我善行是發自內心,我是真心為人著想!」
「你是說,我是為了基因而愛自己的孩子嗎!?」
「胡扯!我可是一心一意的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!」

好吧,其實你說得也沒有錯。
我們或許真的是出自於真心,但這個「真心」,也是「利己行為」的副產品。
所謂真心,可能是無意識的狀態下所進行,善良的背後說白了,或許是為自身長遠
利益,因為善良,社會變得美好,因為社會變得美好,進而達到基因複製的目的。
當然,我們感覺不到、也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基因操控著。人類的所作所為,不論
是善或者那些偉大事蹟,只不過是為了下一盤更大的棋,一盤更長、更遠的棋; 只
不過是為了更好地活著。

 
 
arrow
arrow

   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