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我們這個世代

 

這個世代,一切都來得急、去得快。

說不出昨日與今日的差別,周遭的事物卻如同飛速前進的火輪一去不返; 

跟不上時代的人注定被殘酷的社會捨棄。

 

過去,人們渴望自己無所不知。

他們相信,只要肯夜以繼日的勤學苦練,便能上通天、下知地理; 

終究會成為心目中憧憬的「某個人」,成為孔子、成為蘇格拉底、成為愛因斯坦。

 

然而,時代改變了。

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總量暴增,不再有人能掌握所有的知識,

那些百代甄選傳承至今的的智慧不足作為判斷事情的標準,

要想在社會上獲得更多資源並卓越發展,只專精一項領域似乎還不夠; 

你不必精通所有專業,卻要對每個領域略知一二,盡可能保持信息來源的多樣化,

隨時做好千變萬化的社會所準備。

 

現在,人們已不再追求成為「某個人」。

「某個人」只不過是我的參考,不是我的方向,

「某個人」只是一盞燈,我學習得越多,就會點亮更多的燈; 

哪天這些燈連成一片燈海,便能照亮我未來的道路,

引領我跨越從未抵達的未知領域。
 

這個世代,徹底改變了舊有的社會的生存法則。

曾經,父母苦口婆心的一再叮嚀孩子刻苦讀書、奮發向上,

如此一來才能考上好學校,找到一份好工作;

好事便會接踵而來,好車、好房、好媳婦......,

 

然而,在這個科技蓬勃發展的年代,

我們被迫學會與手機、電腦共處,被迫學會隨時拋接時代的變速球。

只會漫無目的的讀書,食古不化成兩腳書櫥; 

不懂的運用時代的產物、一昧逃避,究會被社會所淘汰。

 

有些父母反對這種說法,擔心孩子的視力因而減退,

卻從未想過,在油燈下讀書的年代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。

 

「孩子不是父母活著很久才出生的人,而是你死後還要活很久的人。」

是啊,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「經驗」衡量現今的社會。

邏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堅信著,

面對不確定性,「保持頭腦的開放性」便是唯一妙方,

因為確定的知識是越來越少,而不確定的知識將越來越多;

經驗的邊際效能正在逐漸減退,你永遠無法掌握時代的轉變有多迅速,

計畫,永遠趕不上變化。

 

我們這個世代,有太多的未解、太多的不確定,

沒有唯一的指標、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; 

唯有保持頭腦的開放性,我們才能做好隨時面對未知的準備,

唯有保持頭腦的開放性,我們才得以與這快速變動的社會共存,

唯有保持頭腦的開放性,我們才得以過的充實、活得精彩。

 

延伸閱讀:《不巧的巧合》會考前的心理小劇場

 


 

arrow
arrow

   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