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薇薇安的日常 - 薇薇安的書籍讀後心得分享

【我的母親 / All About My Mother】 

    2020/4/1        圖/Unsplash   文/薇薇安

 

 

前言:《我的母親》,述說的是一名單親媽媽為了完成兒子的遺願,而決心去找變性前夫的故事。故事中「母親」與「女性」的主題貫穿了整部電影,導演阿莫多瓦花了大量的篇幅,反覆描寫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,更是運用了許多的「紅色」,來象徵女人的魅力與特性;這部電影究竟為何被捧為經典?西班牙的鬼才導演阿莫多瓦為什麼厲害?身為電影愛好者,你一定要知道的劇情內涵⋯⋯

 


(一)關於導演:

阿莫多瓦獲有「西班牙鬼才導演」之美名,他的電影具有強烈的爭議性,總是圍繞著暴力、慾望、宗教,與女人為主題,更是擅長透過「色彩」來調動觀眾的情緒,把視覺感知的體驗價值發揮最大化。今天要探討的電影《我的母親》,更是阿莫多瓦強烈電影風格的最佳體現,本片中鮮豔、誇張的色彩與人物設計,都刻畫著西班牙人民對於愛的自由奔放;在他的鏡頭底下,人類激情的愛與狂妄被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
延伸閱讀:〈韓國電影如何崛起?〉從《寄生上流》看待韓國電影產業,短短20年,韓國是怎麼反敗為勝的?
 


(二)關於電影:

6870891494_0e8426a354_z
我的母親》於1999年4月8日上映,是一部西班牙劇情片,曾榮獲哥雅獎的最佳導演、最佳影片,和最佳女主等榮譽紀錄。在本片中,導演細膩的刻畫了「母親」與「女性」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,你幾乎看不見「男性」在電影中出現。其實,導演阿莫多瓦並沒有刻意避開對於男性的刻畫,反倒是模糊了男、女之間性別的界線,讓我們重新審思,男、女的形象究竟該是什麼模樣?

 


(三)關於劇情,以下有雷:

第一部分:母子之愛

故事的開頭,是母親曼努艾拉(女主角)與兒子在家中對話的鏡頭。如果你仔細琢磨一下兩人間的對話,會發現母子間存在著一種莫名的曖昧關係,超越了親情的愛。以下的對話顯現了兩人曖昧不明的關係:

兒子:「妳會為我賣春嗎?」

母親:「為了你,我願意付出一切。」

這種母愛,貫穿了整部電影的主軸。兒子十七歲生日當天,母親帶著兒子去看表演,表演結束後兒子為了要女星的簽名,在馬路追女星的過程中不幸車禍去世;母親悲痛欲絕無法承受兒子去世的事實,於是決心完成兒子最後的遺願,那就是尋找兒子的父親。整部片的母親為了兒子的心願,一直以堅韌不拔的形象,勇於面對內心最深處的恐懼,曾經在愛情中所受的傷害,終於在這個節骨眼重新找回克服心魔的契機;這就是三幕劇中,第一幕轉第二幕的「突發事件」一旦主角面臨了會「改變現狀」的事件,挑戰就會一波一波的接踵而來。

 

第二部分:母親曼努艾拉,與父親羅莎的關係

All-About-My-Mother-3

修女羅莎 點此圖片來源

導演不像一般的電影,運用倒敘法來回朔夫妻兩人的關係,電影中你幾乎看不到兩人究竟產生何種摩擦,才使原本十分相愛的夫妻分道揚鑣;反倒是利用了「兒子的視角」,來刻畫夫妻的婚姻。在兒子的日記當中,有一段對於母親與羅拉之間的貼切描述:

「昨晚,媽媽給我看了一張照片,照片缺了一半,媽媽不想告訴那是為什麼;但我知道,那是我生活中缺少的部份。今天早上,我翻了她的抽屜,發現了一疊照片,全都是缺了一半的;是我父親,我猜。我想認識他,我要讓我媽媽明白,我不在意他是誰,是什麼樣的人,又是怎麼對待媽媽的;但是我必須知道這個人是誰,否則我不能放棄。」

透過這段描寫,觀眾變會自行想像夫妻倆肯定是婚姻不愉快,母親才會把照片的另一半剪掉,甚至絕口不提。至於兩人曾經發生什麼事,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。

第三部分:曼努艾拉與修女羅莎的父母扮演

母親曼努艾拉離開所居城市馬德里,到巴賽隆納尋找前夫的路途中,碰巧撞見多年不見的朋友 —— 妓女阿格拉。曼努艾拉藉此從阿格拉身上打聽了前夫的行蹤,並透過阿格拉認識了修女羅莎,希望能介紹一份工作給自己。

不料,不久後修女羅莎竟找上了曼努艾拉,稱自己懷孕了十分害怕,無依無靠,不敢告訴任何人,希望能獲得協助,請求同居。在聊天過程中,曼努艾拉才發現讓修女羅莎懷孕的,居然就是自己的前夫羅拉;在二次打擊之下,曼努艾拉最初是拒絕了這份請求,不願協助;但當她得知修女羅莎不僅懷孕,且換上愛滋病離死期不遠,曼努艾拉才終於坦然接受事實,決心全力照料修女羅莎,直到最後。

其實到了這個橋段,你會發現曼努艾拉與修女羅莎的關係從陌生人,逐漸轉變為朋友,再從朋友,漸漸的變成類似「夫妻」的關係。她們住在同一個屋簷底下一起生活,除了談天也談心,盡全力以健康、快樂的狀態迎接寶寶的誕生。兩人好比夫妻一般,接納對方並扶持彼此,一塊面對人生的挑戰並走出創傷。曼努艾拉所面臨的課題,是如何克服兒子去世的悲痛,以及多年來心中對愛情的絕望;而修女的課題,則是如何接納懷孕的自己,並且與愛滋病渡過人生的最後一程。一旦克服了挑戰,主角就會獲得成長,迎接新的人生階段。

直到修女羅莎過世前,都屬於第二幕的範疇,她們同甘共苦,正視內心的恐懼,總算走出了創傷。在第二幕的結尾中,修女羅莎躺在病床上,告訴曼努艾拉決定將自己的孩子取名為「艾斯特萬」。艾斯特萬不僅是曼努艾拉兒子的名字,也是前夫羅莎的名字,修女羅莎微笑說道,「希望這第三個艾斯特萬能靠得住」;此刻曼努艾拉才恍然大悟,原來修女羅莎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前夫,就是羅拉本人。也是到了這一刻,兩人對彼此才終於完全的坦誠,無牽無掛;羅莎在生下健康的男嬰後,才安詳離世。

第三幕,在修女羅莎的葬禮中,曼努艾拉與前夫羅拉終於重逢。兩人經歷多年的風風雨雨,都有所成長。曼努艾拉克服了內心的創傷,羅拉則是說到自己「放蕩不羈了一輩子,我也累了」,最後以擁抱做好道別,總算給了曼努艾拉以及他的兒子一個交代;觀眾從此也終於看見了神秘前夫羅拉的真面目,豁然開朗。

第四部分:阿格拉是男是女?曼努艾拉、羅拉與羅莎,哪個是母親,哪個是父親?那些模糊不清的性別界線

unnamed

妓女阿格拉(左)與曼努艾拉(右)穿著假名牌,走在大街 點此圖片來源

整部電影中,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阿格拉。妓女阿格拉是變性人,但故事始終沒有過分強調阿格拉的身份,究竟是男是女?在阿格拉的身上,我看見了女人的魅力與優雅,並且同時具備男人的堅韌與溫柔;男女兩性間,存在著不可切割、互相重疊的灰色地帶。

性別與其用男女兩性來作為分別,用「性別光譜」可能更加妥當。男女沒有絕對的形象,女人不見得是柔弱可人,女人也可以勇敢堅韌、威猛十足;男人不見得是勇猛威武、強勢且附有野心,男人也可以溫柔細膩,體貼感性。

劇情的中後段有一個橋段特別刻畫了阿格拉這個角色。她在舞台上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從男人變成女人,動過了什麼樣的手術,甚至有這麼一段傳神的描述,使阿格拉在舞台上博來一片熱烈的掌聲:

「我花了很多錢,讓自己看起來貨真價實,我們幹這行的,對外表決不能吝嗇,你裝得愈像,就會愈接近夢想中的自己。」

此外,前面提及曼努艾拉與羅莎之間彷彿存在某種「夫妻」的曖昧關係,明明是兩個女人,卻扮演著父母照料孩子的父母情結;一段曼努艾拉的描述,也模糊了自己與羅莎之間的男女關係:

「蘿拉有男人最差的,也有女人最差的。」

「兩年雖然不是很長,但是她的丈夫卻變了。更多的是生理上的變化,他挺著兩個比她大的乳房。」

「丈夫總是嫌棄,妳個男人婆,除了那小小的胸部之外,其他都是肥肉。」

這幾段話,是曼努艾拉對修女羅莎所說的「朋友的故事」。其實,這個朋友就是曼努艾拉本身,明明曼努艾拉才是生理上的女人,變性後的羅拉卻嘲笑她是男人婆;所謂「挺著兩個比她更大的乳房」,更是嘲諷人們總是用乳房的大小,來判別一個人是否擁有「女人象徵」的世俗眼光。性別究竟由誰來定義?是先天的生理條件,還是外在的眼光與評價,又或者是遵從內心的真正可望?導演阿莫多瓦不斷打破人們對於「性別」的刻板印象與偏見,帶我們跨越生理的束縛,重新定義男人、女人之間的差異。
 


(四)心得感想:

film__13075-all-about-my-mother--hi_res-404a274b

劇中大量使用的鮮紅色 點此圖片來源

坦白說,我不喜歡這部電影。看這部片的時候,總給我一種不知所云、劇情跳痛的感覺,甚至覺得有好多個橋段沒有存在的必要性,破壞了電影的「整體性」。本片塞了太多的議題,除了談跨性別也談愛滋病,除了談宗教也談存在主義;整部電影成為嚴肅議題大雜燴,反而讓人無法聚焦本片真正想傳達的意境。

延伸閱讀:用三幕劇深度解析《寄生上流》,點此了解「整體性原則」

但是電影的強烈個人風格,以及色彩美學的精心設計,我不得不說自己十分佩服導演阿莫多瓦的細心之處。此外,對於劇情中對於角色的刻畫也相當細膩,它不像一般的電影,利用旁白或者台詞中,直接的描述一個角色的背景或者形象,而是透過他們的行為、肢體語言,以及「他人視角」,來刻畫一位偉大的母親、一個得了愛滋病而不知所措的年輕修女、一個男女界線模糊的好友妓女,以及一個不負責任的變性丈夫⋯⋯ 所有角色看似十分不同,卻都有對於「男女角色扮演」的重疊之處;讓你恍然大悟原來性別中也有這樣交錯複雜的關係。

或許導演阿莫多瓦本來就不打算將本片列為「劇情片」,他真正想強調的,是打破社會不斷灌輸我們男人女人的既有形象。然而,過多的議題探討,與多餘的情節設計(像是跟蹤兒子的器官捐贈、尼娜與女演員的橋段)讓我毫無頭緒,搞不清楚導演真正想傳達的主題,所幸反覆的觀看以及大量的資料蒐集,才終於抓到導演的思想輪廓。



希望此篇分析能讓你更了解《我的母親》這部電影,以下是更多的電影不專業電影分析,歡迎延伸閱讀!

〈電影知識〉- 吊書袋看過來,看完變得更博學!學一點電影知識,讓電影認知更上一層樓

延伸閱讀:【韓國電影如何崛起?從《寄生上流》審視韓國電影使,短短20年內,韓國是怎麼反敗為勝的?】

〈強檔賣座〉- 看完電影不知道跟友人/戀人聊什麼?這裡給你一種視角,在餐桌上讓你侃侃而談!

延伸閱讀:【《全面啟動》劇情解析:諾蘭的這些設定,讓電影看起來更真實!揭開潛意識】

延伸閱讀:【《盜夢偵探》電影解析:令人無法自拔的紅辣椒,其實是「她」內心的真實世界!】 

延伸閱讀:【《寄生上流》的深度解析!用三幕劇剖析劇情,原來導演、編劇是這樣設計劇情的⋯⋯】

延伸閱讀:【沈默的羔羊前傳《紅龍》:關於劇情和角色的細節,這裡一次給你講清楚】

〈歐洲經典〉- 看完變超級文青!歐洲電影的經典作品,電影系的學生都被指定觀看!

延伸閱讀:【三幕劇剖析《沒有過去的難人》!冷掉幽默的阿基・郭利馬斯基,探討的是底層社會⋯⋯】

〈小說名著〉- 跟上文學熱度話題!用一篇文章解說暢銷小說

延伸閱讀:【《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》東野圭吾寫的不是推理,而是人性@讀後心得

 

arrow
arrow

   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