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薇薇安的日常 - 薇薇安的書籍讀後心得分享

【建築的本質,是人類的文明─ ─  觀點分享

  2019/ 3 /4        圖/Unsplash/ 文/薇薇安


 

建築,不是簡單兩個字能概括的存在。說到建築,通常我們想到的畫面,不外乎是城市裡的高樓大廈、早期對稱且充滿歷史感的古典建築、又或者是奇形怪狀與結構複雜的現代建築。


(一)建築是什麼?

蜜蜂利用蜂蠟建成的蜂窩稱得上建築嗎?鳥兒用樹枝搭起的巢也算建築的一種嗎?動物界的生物都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建築模式,但是唯獨人類能在建築上從原始、樸素中不斷演進,從稻草屋到我們現在看見的大廈,甚至畸形詭異形狀的現代建築。

 

有人說建築就是藝術,可以隨意發揮不受限; 有人看見建築想到的則是一首曲子。電影《全面啟動》的配樂〈Time〉就是由知名的作曲家 Hans Zimme觀賞建築之時所留下的產物,而對於一名數學家而言,建築或許就是一連串的數字吧。但客觀來說,建築的背後涵蓋的領域遠遠超乎我們所想像,除了外觀設計上的藝術美感,還需要地理、科學、工程專業領域的加持,以及大量的數學背景知識所支撐。

知名丹麥建築師 Bjarke Ingels曾說,"Architecture is the art and science of making sure that our cities and buildings actually fit with the way we want to live our lives: the process of manifesting our society into our physical world."

 

這話說得好,建築是藝術和科學的結晶,然而人類所創造的建築是 將社會理想呈現於真實的過程。從人類建築中,我們能看出當下社會的理想與文明發展的程度,這也是為什麼考古學家能從古蹟遺址中發掘、推測古人的生活日常。
 

Bjarke Ingels 的未來構想建築1 (Image by Bjarke Ingels Group.)


 

 Bjarke Ingels 的未來構想建築2 (Image by Bjarke Ingels Group.)
 

"Architecture is a good example of the complex dynamic of giving." — Jeffrey Inaba

 

建築活動是複雜行為的典範,這句話的背後,說的是發展出建築是有必備條件的。建築的誕生,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(智商)基礎及文明基準之上,因為建築是「複雜行為」的副產品,顯然複雜行為不是每種生物都擁有的表現。
 

而建築又會隨著生物的居住地點不同,而改變建屋需求。因紐特人的冰屋建築就是地理、氣候影響人們居住方式的最佳典範。為了抗寒因紐特人就地取材,將雪切割成塊狀堆疊成拱形,由於拱形設計,冰塊受壓時會把力量傳給冰塊相鄰的部分,使其足以承受一定的壓力,如此一來,冰屋就不會倒塌。看似簡單的冰屋,除了建材特殊,還運用了不少科學知識使其堅固且保暖。
 

建築一詞,在維基百科的定義指的是:人類活動的空間、擁有內部空間的構造物,進行規劃、設計、建築施工,而使用行為過程的全體或一部分。這個定義不免有些籠統且抽象,若要把這個概念解釋給另一個次元的人聽,他們肯定是一頭霧水、有聽沒有懂。以我的理解簡單來說,建築就是「具有特殊用途,需經過設計、規劃及合作的人類活動空間。」
 


(一)建築是社會分工精細化的結果

建築是什麼?我想,它的本質或許是人類的文明吧。為了達成某種目的,且經由人類刻意的、富有美感的設計與規劃。這背後需要的是藝術和科學的維繫,然而大尺度建築所面臨的挑戰,是工程上可行、不可行的考量,沒有足夠的知識,無法規劃出好的建築。然而分工合作更是不可少的必要環節,沒有一個人會知道造一座建築完整流程所有的「專業知識」,它就像工廠不同區域流水線上的工人,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就行了; 設計師只需做好設計圖、工程師只需兼顧土木結構的合理性、建築工人只需依照指示蓋好房子,精密的分工帶來的是巨大的效能,最後產生精妙無比、壯觀且美麗迷人的建築。

 


 


















 

arrow
arrow

   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