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關於這部電影

《女性日常》是一部探討性別議題的芬蘭電影,故事由六則「#MeToo事件」交織而成。電影中呈現了不同年齡層、不同身份以及不同場所中的女性如何受到大環境所壓迫,被性騷擾後都決定以沈默告終。其中,男性並非故事裡的唯一加害者,同樣身為女性也可能是加害者之一。雖然全片只有八十分鐘,可是氣氛卻相當沈重;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紀,性平權的活動已如火如荼地展開,但女性仍籠罩在父權社會的氛圍之下,扮演著相對弱勢的角色,性騷擾和性別歧視無處不在。

令我深刻的故事

電影中的每一則故事都值得省思,但劇場女演員的遭遇最令我印象深刻。在這一則故事中,女演員被指派飾演一名被強姦的角色,幾乎所有的戲份都在痛苦與吼叫中渡過。實際上,女演員在整個排練的過程中是無奈且無助的,她曾向導演袒露自己的不適,覺得自己被壓在地上、雙手捆緊令她感到羞恥,很不自在。然而,導演聽完她的傾訴並沒有當一回事,本來答應刪掉的戲碼在後來居然又全部補了回來;而人們對劇本一面倒的良好評價,又使得女演員毫無反抗的餘地,最終只好忍氣吞聲、咬緊牙關的把戲給演完。乍看之下,女演員有權利隨時拒絕演出,導演也曾向她陳諾「不舒服就喊停」,然而實際的情況是,整體環境的冷漠氛圍讓女演員根本沒有拒絕的餘地。在故事中,有不少鏡頭捕捉了女演員的面容,她既壓抑又無助,有好幾度望向工作人員似乎在尋求同情與協助,可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把這齣強姦戲當一回事,周遭人們的冷漠與忽視彷彿在告訴她:演員的職責,本就應當全力配合導演的要求,這齣強姦戲不過是一種藝術呈現罷了,沒什麼好大驚小怪;而面對這種冷落,女演員唯一能做的就是沈默以對。

暴力、冷落的鏡頭語言

在最後一幕裡,女演員在表演中大喊著「救我啊!誰來救救我!」,她的求救聲在表演廳四處穿梭與迴盪,這段台詞與女演員的心聲形成了一種虛實之間的交錯對比——她正在求救,可是沒有人願意協助她,她想要快點結束,結束這個表演好逃離這一切;此刻的鏡頭巧妙地捕捉了表演廳的長廊、周遭的靜物,以及餐廳女服務生若無其事擦拭著杯子的模樣,導演彷彿在告訴觀眾:面對女人受迫的日常,多數人只是袖手旁觀的沈默者;就算她們向身邊的人求助,大家也會假裝什麼都沒發生一樣。看到這裡,我們不禁問自己幾個問題:為何被壓迫的女人最中選擇了沈默?為什麼同樣身為女人,也可能對此現象視而不見?追求藝術的尺度到底在哪裡?我們可以怎麼做,來保障女性在社會中相對弱勢的地位,並為她們勇敢發聲?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當人們開始意識到事態的急迫性與嚴重性,性別平等的願景才會逐漸轉變為真實。

更好的詮釋手法?

總結來說,我認為《女性日常》是一部必須被人們嚴肅看待的電影,它呈現了許多女性在日常中默默忍受的歧視、偏見與壓迫,儘管女人們曾經嘗試尋求援助,社會的整體氛圍使女人們只好委曲求全、自認倒霉,而這種情形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持續上演。坦白說,我不太喜歡《女性日常》的呈現手法,我認為這部電影的視角過於單薄,太多的把男性妖魔化,把他們當作壞人甚至是敵人來看待。我擔心過於片面的立場會引來反效果,讓本來激進的父權主義者更激進,或者讓那些本來對性別議題沒有意見的人因而引發爭議。當然,我並非要否認這些女性的遭遇,也完全明白此片的用意在於呈現社會整體不利於女性的現況,只是這個世界上也存在著正義和善良的人們願意為女性爭取權益、勇敢發聲,但電影中幾乎所有男性都被刻畫成了加害者,似乎有一點削弱了社會的真實性;如果在電影中能安排一個正義、善良男性角色,我相信這部電影就能呈現更立體、更全面的社會圖像。儘管如此,《女性日常》仍然是一部值得關注的電影,我很慶幸當今的社會愈來愈重視性別平等的議題,也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教育中不斷提升了對性別議題的關注。而當議題被更廣泛的討論和傳播時,我們的社會才會真正的開始改變。

arrow
arrow

    知識就是力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